小九直播平台
电话:17802575882

地被花草和种子

思政视角下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在杭州圆满召开

  11 月 14 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护航计划”、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联合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共同发起的 “中国文化·世界表达——思政教育创新视角下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第三期)”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顺利召开。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院长滕梅芳,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懿,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总编辑孙赫男,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护航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谢文辉以及江浙地区二十余所中小学校英语教研团队参与本次研讨会,深度探讨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会议伊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谢文辉致开幕词。

  任学宝主任指出,新世纪的到来,和平、发展与共存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追求,国际理解教育的作用更加突显,各国均大力推行国际理解教育。 2010 年,我国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白准确地提出要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其中 “责任担当 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即有“国际理解。为此,中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国际理解教育问题。

  任老师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至少存在三方面挑战:一,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问题;二,思政教育视角下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三,“中国文化 世界表达” 的问题。

  基于这三方面的挑战,任学宝主任对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三方面建议:着力建设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体系,对国际理解教育,我们既要从全球角度,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方法的理念和政策;也要从他国角度,了解他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更要立足本省文化经济发展状况来探讨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着力构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体系时不仅要着眼于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不仅要重视中国文化的纵向传承,也要加强中国文化的横向传播,让我国的成功经验为他国提供借鉴和参考。着力打造有国际理解素养的师资队伍,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角度加强对教师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培养本省教师国际理解素养的有效措施,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谢文辉院长认为,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包括四个层面:本民族文化认同、人类基本价值观、正确认识国际问题,以及做合格的全球公民。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战略人才教育培训层面、课程改革层面、思政层面构建新时期的国际理解课程,培养爱家乡、知中国、看世界,具备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方向,明师推出《牛津英语话中国》和《中国风——英语分级阅读》这样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英文读物,真正贯彻英语教学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时期历史使命。

  浙江省理想教育研究院院长滕梅芳做 “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国际理解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主题报告。她表示,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之中,应当帮助学生尽可能全方面了解世界丰富多元的文化,培育学生平等、开放、客观、尊重、宽容等积极的国际理解态度和全球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民族文化,培育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滕梅芳院长指出,当前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比较欠缺、学习资源开发不足,有着非常明显的知识化倾向、国际理解教育流于形式,难以深入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本质,持续强调国际理解教育 “尊重、公正与共生” 的价值理念。

  滕梅芳院长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二:一是探索多元途径,全方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落地生根,从校园环境、课堂研究、主题活动等多个层面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二是聚合优质资源,保障国际理解教育可持续发展,从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等多个角度提升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懿做 “浙江本土文化中小学英语拓展阅读课程研究” 主题讲座。从去年到今年,刘教授的团队在持续进行教育部的协同创新项目,在此次研讨会上,刘教授针对这一项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刘懿教授指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国文化走出去,弘扬中华文明是年轻一代学子的使命。想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是要建立平台,保障中华文化能够在全球范围进行传播;第二需要培养人才,让学生有能力完成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而这就离不开本土化课程的建设。

  目前刘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项目,就是专注于本土文化进入英语课堂的课程开发,以复合式阅读为原则,以大数据作为辅助,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开展,课内外资源同步整合,保障同时提升学生的低阶、高阶思维。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总编辑孙赫男基于《牛津英语话中国》的编写与教学理念,分享了 “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走进英语课堂” 的案例。孙赫男老师以《牛津英语话中国》为案例,围绕 “丛书内容、编写五大原则、产品特色、配套产品” 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教师解决英语课堂融入中国元素的实际问题。

  《牛津英语线 本配套读物,一共分为 9 个级别,涵盖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图书以龙侃侃和凤闪闪的旅途为主线,介绍中国文化及各地特色,主题涉及交朋结友、兴趣交流、自然探索、学校探究、工作技能等。

  关于产品特色,孙老师着重强调《牛津英语话中国》所有故事都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在情节发展中不断融入文化现象和经典人物。为了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图书还配套了专业的课件和教案,为老师提供了详尽的教学思路。

  当提及书中的两位主角时,孙老师这样说:“龙侃侃和凤闪闪,象征着侃侃而谈、闪闪发光。其实大家不难发现,英语的发音一定是在你最轻松的时候最标准,因此我希望孩子们都可以侃侃而谈,闪闪发光,不仅能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更是带着文化自信去谈。”

  研讨会上,来自江浙地区二十余所学校的校长及英语教研组代表围绕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促进英语学科育人” 进行了圆桌座谈,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总编辑孙赫男老师主持座谈会。

  针对新时期英语学科育人与学生文化品格之间的联系、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与反思这一话题,本次参会的二十余所学校畅所欲言,并展示了本校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渗透的现状。

  杭州市上城区英语教研员杜洁老师表示:“作为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而我们的教材其实对于中国文化的内容依然比较缺失,因此,把本土文化扎根进英语课堂意义重大。”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杨兴红老师以 The Master of Emotions 的主题课为例,阐述了她以思维金字塔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她指出:“只有以生活为起点,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感知,达成英语学科育人的目的。”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王红校长介绍:“我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从课程角度开展了许多尝试,比如三年级起始的英文 rap 课程,目的在于改变孩子哑巴英语的现状。除此之外,我们也将竹笛、剪纸、剑舞等多种形式的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融入在了校园实践之中,这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渗透也同样应当在英语课堂中推广。”

  杭州市钱塘新区义蓬第三小学陈千梯校长表示:“语言的核心在于思维,多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多学习一方文化、一种思维方式。将英语教学与中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深化英语学习、深化文化理解的一大优势。”

  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李贤艳校长介绍:“本学期,我们在尝试推进校园英语艺术节的开展。钱塘英语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 23 届,但往往以学生个人和集体的成果展示为主,如今我们想要尝试推进班级项目化学习,让学生真正拥有 ‘爱家乡、知中国、看世界’ 的情怀。”

  本次研讨会举办了“中国风” 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主题作品展评活动浙江省授牌及启动仪式。

  “中国风” 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主题作品展评活动由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明师教育研究院承办,旨在让中国的青少年用跨文化视角、国际视野和世界思维全面介绍中国,引领中国文化 “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中国风” 活动自 6 月底启动以来,已经有来自全国 20 多个地市学校和相关机构参与到活动中。此次研讨会上,谢文辉院长、孙赫男老师为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青蓝计划基金管委会主任汪妙老师、《牛津英语话中国》及中国风活动浙江总负责人龚志老师颁发聘书与授牌,“中国风” 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主题作品展评活动在浙江省正式启航。

  本次研讨会为 “中国文化 世界表达——国际理解新课程实验校” 举办了授牌仪式。

  谢文辉院长与滕梅芳院长为杭州钱塘新区义蓬第三小学、文思小学、杭州市钱塘外语实验学校、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杭州胜利实验小学、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杭州市翠园中学教育集团、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等颁发 “中国文化 世界表达——国际理解新课程实验校” 授牌。

  本次研讨会为江浙地区的英语教研团队搭建了专业引领、交流探讨、共同成长、实现价值与成果输出的平台,为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和传播提供了诸多看法和建议,为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发展开拓了道路。

  第三期研讨会已经结束,但 “思政教育创新视角下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 探讨并未止歇!2020 年 11 - 12 月,中小学校英语教研共同体座谈会将会继续进行,邀请多位英语教育专家、一线名师围绕 “国际理解教育” 和 “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进英语课堂” 多维度共同探究,促进新时代教育改革新发展。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