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平台
电话:17802575882

新闻中心

李德铢:“咬定”青竹 解码植物

  李德铢,1963年11月生,我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讨所研讨员,我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长时间从事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研讨,在竹类植物分类、系统发育和演化前史研讨方面作出系统性奉献,引领我国植物DNA条形码和新一代植物志研讨,解析了被子植物前期演化前史,提醒了东亚植物区系代表类群地舆格式成因。领导建成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树立了集种子、离体资料和DNA库于一体的种质资源保藏系统,完成我国万种野生植物种子的规范化收集和保存。李德铢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开展、立异和世界学术位置的提高,以及战略植物种质资源的维护作出了突出奉献。

  “中药材木通和关木通简单混杂,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或许引起肾脏衰竭,经过植物DNA条形码技能能够快速精确地把两种药材辨别出来。”刚从实验室出来的李德铢,坐在摆满植物学书本的工作室里,说起专业范畴,侃侃而谈。

  1983年,李德铢考入西南林学院,从江西来到云南读研讨生。本来学习昆虫的李德铢意外被调剂跟从竹类专家薛纪如学习,从研讨昆虫到研讨竹子,导师对他说,“云南竹子太杂乱,这辈子你把云南竹子搞清楚就够了”。

  云南是我国竹子多样性最丰厚的省份,有藤本类的竹子、有结浆果的竹子、还有结的果实跟梨相同大的竹子……从未见过这么多品种竹子的李德铢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学一行爱一行。1984年,深化德宏收集标本的李德铢一口气发现了几个竹子新种,也从此跟竹子结下了深沉的情缘。

  在海拔3800米的玉龙雪山上收集过灌木状箭竹,也曾在沧源县的密林里见过三十多米高的巨龙竹,走过云南的山山水水,研讨竹子近40年的李德铢坦言:“到今天为止,云南竹子的家底我还没有彻底摸清楚。”

  “第一次到西双版纳,先见竹林,再会竹楼,最终才见人家,吃饭有竹笋,吊水用竹筒。”李德铢研讨竹子,也爱吃竹笋,关于竹子的工业化开展,他以为未来大有可为。“云南的竹子品种丰厚,但工业规划不大,依据各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十分合适开展不同品种的竹工业。”

  在植物分类学的研讨中,假如依据传统形态学分类,就有必要收集到包含根、茎、叶、花、果在内的完好植物标本,但竹子一般得几十年才开花,因而竹子的分类研讨一直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难点。

  1993年李德铢赴英国做博士后研讨,彼时国外分子生物学开展迅猛,李德铢认识到“有必要把分子生物学引入国内,以加深对植物分类的研讨”。

  1997年回国后,李德铢开端使用DNA片段等分子生物学的新技能手法进行植物分类学研讨。

  2008年,时任我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讨所所长的李德铢在加拿大参加了一次DNA条形码世界会议。会上展现了加拿大科学家使用鱼类DNA条形码快速判定了商场中以次充好多品种鱼肉混卖的事例。

  李德铢介绍,DNA条形码是一种使用规范DNA片段对生物物种进行快速判定的新技能,由加拿大科学家于2003年正式提出。

  新技能的开展让李德铢意识到“DNA条形码的确有用”。在我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下,2009年,李德铢开端带领研讨团队建议和施行我国维管植物DNA条形码方案,经过团队两年的共同努力,提出了植物条形码新规范。

  只需指甲盖巨细的植物标本就能提取DNA,快速识别出所属的物种,植物条形码让植物有了“基因身份证”,而这项技能也逐步被运用于中药材辨别等多个范畴。

  李德铢曾收到一包公安部门送来的疑似红豆杉粉末,使用DNA条形码技能,李德铢确认了粉末为特产于滇西北的珍稀植物高山红豆杉,为公安部门破案供给了直接的依据。

  而植物DNA条形码系统的树立,也让李德铢的植物分类学研讨如虎添翼。“在老挝发现的新属竹子至今还没开花,依据分子方面的依据,咱们就把它定到了一个新属里,世界上也是认可的。”结合传统形态学和DNA等分子生物学办法,近两年,李德铢连续发现了纪如竹属、老挝竹属等新的竹子种质资源。

  “因为竹子开花少,分子层面的变异序列特别慢,用分子的办法进行竹子分类,近缘种的差异很小。”为深化竹子的分类研讨,李德铢开端了二代植物DNA条形码系统的建造。

  现在,李德铢带领团队搜集了我国植物中99%的科、共16000种植物的二代DNA条形码数据。他介绍,我国植物有31000余种,相当于一半品种植物的二代DNA条形码已经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树立的数据库里了。

  李德铢常常笑称“自己属兔,是吃草的,所以有些耐性”。在他看来,植物分类学是基础研讨,而竹子更是几十年才开一次花,从事相关研讨有必要要有耐性,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坐冷板凳精力,几十年坚持下来才干渐渐有所收成。

  关于本身,李德铢却说:“我自己做的是相对冷门的学科,从这一层面看是坐冷板凳,但相对老一辈植物学家来说自己极端走运,是站在伟人的膀子上做研讨,不算坐冷板凳”。

  一边重视着前沿开展,一边专心着基础研讨,几十年如一日,李德铢一直“咬定”青竹,环绕植物分类学进行着科研工作。

  在李德铢心里还有着自己的科研寻求:“我国人从神农尝百草开端就与植物有着深沉的根由,咱们的衣食住行都跟植物有着亲近的联系。”他期望经过自己的研讨,在植物资源的维护和使用方面,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开展打下愈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吴征镒植物学奖由我国植物学会、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于2016年7月12日联合建立,旨在宏扬吴征镒谨慎治学、无私奉献和执着追索的科学精力,奖赏在植物学基础研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使用、植物多样性保育及生态系统持续开展等方面获得出色成就和重要立异效果的植物学科技工作者。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设置“出色奉献奖”一名和“青年立异奖”两名。

下一篇:再生动力发电